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6篇
  免费   2075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耳鼻咽喉   152篇
儿科学   208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280篇
口腔科学   825篇
临床医学   1497篇
内科学   785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918篇
特种医学   9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343篇
综合类   2089篇
预防医学   2258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1104篇
  8篇
中国医学   698篇
肿瘤学   4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1070篇
  2014年   1183篇
  2013年   1196篇
  2012年   1030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1002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869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1121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101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耻骨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双侧耻骨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耻骨支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59岁,平均40.5岁。按Tile骨折分类法:A型8例,B型6例,C型2例。16例中单独使用改良Stoppa入路11例,联合髂窝入路4例,联合后路1例。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评价标准和Majeed功能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切口长度为8~10 cm,平均9 cm;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400~900 ml,平均600 ml.1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7~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无伤口化脓感染、异位骨化,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无腹壁疝发生。根据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标准,耻骨支骨折复位优9例,良6例,可1例。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总分85.32±8.50,其中优8例,良6例,一般2例。结论: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具有切口方便直接、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复位、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双侧耻骨支骨折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2.
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比较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及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纳入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前瞻性或随机随照研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合计976例纳入系统评价。5篇文献比较了克氏针与钢板的疗效,8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疗效。克氏针与钢板术后疗效优良率比值比(RR)3.79[95%可信区间,1.93,7.46],6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Constant评分,总体均数差为-1.39[-3.43,0.65].5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的大并发症率,RR为9.34[2.70,32.32].5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再手术率,RR为5.04 [1.52,16.77].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钢板;克氏针固定的术后疗效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现有数据的总样本量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期待未来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  相似文献   
83.
髋臼方形区骨折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烨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国骨伤》2015,28(5):472-475
髋臼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髋臼方形区是髋臼内侧壁的重要结构,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重要功能。方形区骨折是髋臼骨折中常遇到的骨折,由于髋臼方形区处于骨盆内侧,所以手术中的显露及复位十分困难。同时,髋臼方形区骨质较薄较难固定,外侧有髋关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和对相关解剖的了解十分重要。方形区骨折后,股骨头容易向内侧移位,甚至突入盆腔造成嵌顿,其复位和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点。对于方形区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一。本文就方形区的解剖学特点、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治疗要点和疗效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小转子复位固定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32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45~81岁,平均64岁。EvansⅡ型12例,Ⅲ型13例,Ⅳ型7例。均采用自行设计的爪式可控复位固定器进行小转子复位。方法:单纯使用拉力螺钉19例,使用钢丝13例。通过观察患者髋内翻、股骨头颈切割、钉板断裂等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来分析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个月~2年,平均13个月。32例患者中发生髋内翻1例,无股骨头颈切割及钉板断裂。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1.80±3.05.结论: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的重建和固定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爪式可控复位固定器可在术中有效的复位固定小转子,具有快速复位和固定、操作简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85.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60.3岁;左髋16例,右髋13例.内固定距关节置换时间3~48个月,平均23.3个月.结果:29例患者中,直接生物杯固定20例,植骨修复缺损后生物杯固定7例,植骨修复缺损钛网杯固定后骨水泥臼杯固定2例;股骨柄生物型柄13例,骨水泥柄16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15±38) min,术中出血量(420±175) ml,术后引流量(240±119) ml,术中输血量(200±220) ml,术中补液量(2 200±400) ml,术后输血量(300±200)ml,术后早期脱位1例.术后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7个月,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脱位等现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1±7.5提高到末次随访88.5±6.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6.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切开复位钢板和部分植骨内固定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的38例胫骨平台患者,男35例,女3例;年龄37~69岁,平均42.3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19例,Ⅵ型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9 h~9 d,伤后3 d内手术26例.钢板固定15例,钢板加同种异体骨固定23例.皮肤坏死15例,感染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腓浅神经损伤3例,腘动脉损伤2例,骨折复位不良7例.结果:14例伤口Ⅰ期愈合,24例伤口延期愈合.住院时间7~67 d,平均25.6 d.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6.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9个月.末次随访采用Merchant标准评定下肢功能:优19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与骨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术前准备不足、合并症的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和手术技术有关;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减少损害.  相似文献   
87.
杨光  杨晓迪  王刚  杨晨  谷贵山 《中国骨伤》2015,28(12):1099-1101
  相似文献   
88.
陀亚楠  沈志敏  王国胜  曹明宇  马强 《中国骨伤》2015,28(12):1141-1146
目的:对比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41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手术方式分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A组)和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B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51 岁,平均(31.60±12.58)岁,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40.25±9.80,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B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8~48 岁,平均(29.40±11.27)岁,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41.45±8.81,采用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手术时间(40.50±24.36) min,术中出血量(75.30±30.36) ml; B组手术时间(60.10±23.55) min,术中出血量(100.70±40.12) ml;A组21例获随访,时间12~18 个月,平均(14.8±3.1)个月; B组20例获随访,时间12~14 个月,平均(13.6±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6例出现并发症,B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A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8.85±4.23,B组为92.15±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22<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较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小,但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重建的喙锁韧带更牢固,且能早期取出锁骨钩钢板,可以更早地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9.
木筏克氏针技术在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兴州  俞伟忠  李云峰  刘延辉 《中国骨伤》2015,28(12):1083-1085
目的:总结木筏克氏针技术在塌陷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结合木筏克氏针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2~56岁,平均44.2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4例,Ⅴ型22例,Ⅵ型5例。所有患者给予2~5根克氏针内固定。有骨缺损者给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临床评分23.58±6.33,放射评分14.00±6.33.4例患者有严重骨质疏松,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5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结论:木筏克氏针、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可有效固定并支撑平台塌陷及小关节面碎骨块,增大支撑表面积,降低术后复位丢失率。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